從事獵頭行業多年,客戶集中在北京,曾與上海的客戶交流過,但多數最終不得不放棄。去年,本人有幸作為第二屆中國獵頭行業論壇秘書長參加在上海舉辦的行業論壇,接觸了許多上海的獵頭公司,和上海獵頭公司的各位老總交流,感覺北京獵頭與上海獵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先說北京獵頭公司。作為中國獵頭行業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京的獵頭公司在全國來說,數量最多,專業性更強,龐大的客戶群體,支撐了眾多北京獵頭公司的發展。
北京獵頭公司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創辦5年以上,行業內有一定名氣的獵頭公司,如乾坤獵頭、英才獵頭等。英才獵頭曾高調提出“只接受百萬年薪的職位”,但在實際操作中,無疑這種口號只能成為企業宣傳的一個噱頭。因為在企業中,年薪百萬以上的職位數量有限,提供年薪百萬以上職位的基本是中國500強企業或上市公司,這些企業更傾向于將職位交給國際知名獵頭公司,內資區域性獵頭公司,獲得客戶垂青的機率很小。但第一個層面的獵頭公司有一個共性就是堅持客戶要支付預付款。第二個層面的獵頭公司,如天之擇、博人咨詢、匯才獵頭、智慧華人等。有預付款的客戶與無預付款的客戶各占一半左右。有預付款的客戶作為公司的A類客戶,由公司高級顧問負責;無預付款的客戶由公司初級顧問或助理顧問負責,作為后續人才培養和練手。第三個層面,只要客戶同意,無條件與客戶簽約,在北京四五百家獵頭公司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獵頭公司仍然采取這種合作方式,這種獵頭公司基本由非HR專業人士創辦,停留在簡單“淘”簡歷的層面,不能夠提供專業的人才測評、與職位匹配的推薦報告、人選背景調查等專業服務。
而上海,如果按是否可以支付預付款作為衡量獵頭公司服務標準,上海獵頭公司90%拿不到預付款。如果僅僅按預付款衡量獵頭公司的專業素質,也許對上海獵頭公司不夠公平。這可能要從一個地域、一個行業的成長歷史和現狀去發掘和研究。一是作為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大城市,上海獵頭公司無疑在數量上最多,導致競爭加劇;二是上海作為南方發達城市的典型代表,集中體現了南方人的精明與算計,作為甲方的客戶,寧愿和最不專業的獵頭公司合作,也不愿意承擔一點風險;三是上海獵頭公司的成長歷史來分析,除了申才作為較早創辦的獵頭公司外,大部分獵頭公司成長歷史比北京晚幾年,而膨脹數量過快,迅速形成了激烈競爭態勢。
在全國,獵頭公司目前也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為全球性知名獵頭公司,外資如海德思哲、光輝國際、萬寶盛華等;本土全國性知名獵頭,只有科銳達到了全國性服務的規模。科銳1996年正式開展獵頭業務,隨后又開展了培訓和網絡招聘服務。現在大多數人都已經忘記還有一家叫做科銳人才網的招聘網站,但當年它和現在大名鼎鼎的智聯招聘、前程無憂、中華英才網旗鼓相當,1997年曾被評為亞太地區十大人才網站。2000年前后,國內互聯網行業發生大震蕩。1999年,智聯招聘獲得600萬美元投資,中華英才網也拿到60萬美金的天使投資,第二年,剛剛創業的前程無憂也獲得了風投。沒有拿到風投的科銳處境尷尬,其他網站開始燒錢,鋪天蓋地的廣告讓科銳覺得網站有些玩不下去了。曾經立志成為國內互聯網巨頭的科銳2000年做出無奈的選擇,停止網站的燒錢游戲,全力進入獵頭行業。這些公司與其叫獵頭公司,不如叫管理咨詢公司,因獵頭業務在公司整體業務中所占比例較小,而招聘外包、勞務派遣、人力資源咨詢是這些大公司的主營業務。就獵頭業務來說,這些大公司基本只接受年薪百萬以上的項目,這也給國內專業的獵頭公司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空間。
2010年,面對非常好的中國市場環境,國內仍然有近百家獵頭公司倒閉或轉型,而分析倒閉或轉型的獵頭公司,基本是第三個層面、即無預付款限制的獵頭公司。據匯才獵頭市場研究部2010年度在北京調查的10家獵頭公司統計數據,未支付首付款的項目成功推薦率不到11%,這個比例,獵頭公司倒閉是必然的。按國內幾年來的平均數據,獵頭公司推薦成功率如果達到30-40%,可以持平;如果達到40-60%,獵頭公司就出現少量利潤;只有推薦成功率達到60%以上,獵頭公司才可能獲得更多的利潤并贏得持續發展的資本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