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量信息困局在信息時代還未到來之時,企業招聘員工的主要方式有人才市場、電視、廣播媒體、職業中介、獵頭公司,因而求職者主要是通過投遞紙質簡歷進行求職。這種方式通常效率較低,覆蓋面較窄。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互聯網的技術發展迅速,網絡招聘后來居上,電子簡歷應運而生,逐步取代原有的紙質簡歷、郵寄投遞的傳統模式,極大地簡化了求職者投遞簡歷過程。這種新型招聘方式流程簡單、覆蓋面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極大地提高了招聘的效率,得到許多企業和應聘者的青睞。
?
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平臺降低了信息導入成本的同時,卻造成信息大量堆積,極大地提高了信息處理所需的成本越來越多的求職者的申請從各種網絡平臺蜂擁而來,這也讓企業招聘工作變得日益繁重。
?
有
獵頭顧問指出,目前,網絡招聘帶來簡歷數量和簡歷質量之間的不匹配,已經日益成為企業招聘人員巨大的工作負擔。一方面企業對每份簡歷進行能力分析和比較變得困難,與此同時,企業又被迫耗費大量時間成本,用于篩選不合格的職位申請人。
?
然而,是什么讓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反而成了阻礙招聘行業發展的瓶頸呢?日前,題為“網絡招聘的困局和突破”的主題意見領袖沙龍在京舉行,來自艾瑞咨詢、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及中國人才研究會等機構的人力資源學界、業界以及互聯網招聘行業的權威專家,聚焦網絡招聘行業中信息處理無方這一陳年積疴,探尋解題之路。
?
天津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勞動經濟學研究室主任沈士倉在沙龍上分析指出,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當前網絡招聘對于求職者還是免費的,作為公共產品,不收費就很容易引起一定程度的濫用。“一個求職者找一份工作投100份簡歷甚至幾百份簡歷的情況都不少見。”沈士倉說。
?
而另一方面,不光是招聘企業遭遇了“海量信息”這個問題,求職者也深感無奈。“海投造成了海量信息,效果卻是非常微弱,為了追求更高的概率,求職者于是選擇了更多的海投,進入了惡性循環。”北京天之擇人才發展公司董事長、中國人才研究會常務理事韓光耀如此表示。
?
由于網絡的便捷、覆蓋面的廣泛,海量無用信息充斥在企業內部簡歷庫、外部簡歷庫、招聘廣告社交網絡等平臺。企業人事部門為了找到合適的人,必須浪費無數時間在這些無用信息中;而也因為海量信息,讓求職者不得不更多投遞簡歷,以提高被人事經理關注的幾率。
?
“當我們說到互聯網招聘的"高效",指的是其在信息傳播的廣度上。而低效就是信息匹配的問題,當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在信息匹配上,還有一定的局限。”艾瑞咨詢集團網絡招聘行業分析師張晶說。
?
行業期待技術變革海量信息帶來的困局已經成為業界專家關注的焦點。近年網絡招聘行業也開始摸索解決方法:微招聘、人脈招聘等新模式開始興起。但人力資源專家指出,這些新模式在其細分領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招聘效率,但卻仍然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海量信息的處理。對于真正大規模的綜合性招聘網站,海量信息的難題依然存在。
?
“網絡招聘,雖然從名字上看似乎和互聯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就我的理解,它一直是一個披著互聯網外衣的傳統企業。到目前這樣的階段,必須要通過變革去重塑這個行業,來突破當前的信息困局,這樣才能更有利于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互聯網行業資深專家侯濤認為。
?
但是如何變革?對此,某
北京獵頭公司指出,解鈴還需系鈴人,伴隨著互聯網技術進步而產生的海量信息難題,同樣需要互聯網的技術革新和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理念來解決。
?
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會秘書長關長海指出,實現精準匹配必須也勢必成為未來網絡招聘的核心價值,而這場變革需要創新性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支持。
?
但顯然,無論是招聘方、求職者還是行業專家都已經意識到信息時代的招聘是把雙刃刀,因此,未來對于整個互聯網行業來說,對高效精準地處理信息的訴求,必將引發一場行業的全面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