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還在不加選擇地向各大公司發出簡歷,期待海投出奇跡?你是不是屢敗屢見、屢見屢敗的面試“拒無霸”?為什么那些不如你的“笨蛋”都在升職加薪,而你沒有?原因也許是,你沒有將獵頭的力量帶進職場!
獵頭,這些被大家視為幫著“挖墻腳”的家伙,已經在高級管理人才的招聘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那些希望升職加薪的人來說,和這些四處出擊尋找“獵物”的獵頭搞好關系可不是件壞事。
職場月老最看重“稀缺性”
找工作和什么最像?相親!現在,招聘市場和婚戀市場很相似,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人才又找不到中意的工作,雙方都只好“單著”。獵頭的重要職能是傳遞信息,也可以說是用人單位和人才之間的“月老”。
什么人能成為獵物?我們印象中的標準是:出身名校學歷高、有大企業的工作經驗、中高層管理者……似乎他們有著共同的標簽:高級人才。科睿思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辛欣告訴我們,獵頭找的,其實是最稀缺的人。 “資深”已經不再是獵頭找人的不二標準了。目前,很多做手機程序開發的年輕人,大學剛畢業一兩年就會被獵頭找到,理由很簡單,這個職位比較稀缺!其實,很多行業都有稀缺的職位,比如,IT行業技術周期更新快,恰好學了某種技術的人就容易成為稀缺的人才,用人單位也愿意為這些年薪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人支付不菲的獵頭傭金,一般獵頭公司會抽取候選人年薪的20%至30%作為傭金,而中小型的獵頭公司一般會收取候選人一個月的工資。
投資獵頭就是投資人脈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防火防盜防獵頭”,其實就是怕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優秀員工被獵頭“挖”走。各種網絡媒體工具的普及,不僅幫了獵頭的忙,其實也幫了求職者的忙。如果你的公司只允許員工上微博,但要求不能用自己的真實姓名以及不能發表與公司經營相關的言論,那么借助獵頭拓展人脈未嘗不是明智之舉。
另外,識別你接觸的獵頭是不是靠譜也很重要,比如一個靠譜的獵頭會比較清晰完整地介紹一個公司的職位和核心的勝任力要求,甚至還會介紹公司內部組織架構的關系,以及未來要和你共事的人的性格等情況。
臺階是一層一層上的,即使坐電梯,也是一層一層上的。有了人脈還不夠,獵頭在促成一個職位找到合適人選的過程中,他們還會告訴應聘者一些面試的技巧,會給你一些關于這個職位最實用的信息,但是獵頭也會幫助候選人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比如你要了過高的薪水,他們會告訴你:“要求高薪會給企業留下浮躁的印象,除非整個人才市場只有你一個人,否則企業有時寧可退而求其次。”
除了拓展人脈,偶爾“被獵”一次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了解到你現在的職位到底值多少錢!雖然獵頭們一般不會在開始接觸時就透露一個職位的薪資,但你還是能夠從字里行間了解到你“升值”了,還是“貶值”了。有一些做技術工作的人思維比較“單純”,他們一般不會過多關注自己“江湖地位”的變化。有一個實例,一位北大的博士在IT行業工作了4年,工資只有8000多。之前他不看重這個東西,認為只看重工作的樂趣就夠了。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意識到現實的殘酷,因為他發現自己的收入已經比同期工作的同學、朋友低了一大截,甚至不到十分之一。
選擇決定命運,一步錯步步錯,一步慢步步慢。在工作過程中不能只是“低頭做事,抬頭看天”,還要學會“利用”獵頭,最好以半年為一個周期,以“找工作”的名義聯系獵頭,了解一下所在職位的市場行情,這樣即使不跳槽,也能做好準備,一旦機會來了,可以把自己“賣”個好價錢。
跳槽,獵頭幫你多賺40%
獵頭顧問接觸的客戶大多是跨國企業、外資企業、體制好的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所接觸行業內的人員也比較多,所以“利用”好獵頭可以獲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其實,獵頭并沒有孫大圣的火眼金睛,讓獵頭找到你,不如你主動找獵頭。引起獵頭的注意不難,首先要進行自我營銷,可以在招聘網站、微博、SNS商務社交平臺上多展示自己。如果被獵頭找到,一般情況下與他們交流都會比較輕松,因為工作職責所在,獵頭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候選人。
獵頭提供給你職位之后,一般會有兩種結果,適合和不適合。不要因為職位和自己不對等就放棄,除非你是被無良的獵頭顧問騷擾得受不了,還是建議保持良好的關系。在自己的圈子里有適合的朋友也可以幫忙推薦,成人之美,獵頭也會因為你的友善愿意和你長期溝通,有適合的職位,會第一個想到你。在QQ上不妨加幾個獵頭好友,一個很萌的笑臉閃了幾下后,說不定一份更好的工作就主動找上門了。
獵頭都有衡量職場人價值的標尺,即使兩個人受教育程度、工作背景都很相似,在獵頭眼里,他們的工資也會有很大不同。因為一個人的價值在獵頭看來會和他過往的薪資和經歷有關。辛欣說:“一次明智又成功的跳槽,我認為工資合理提升20%至40%是比較正常的。也就是說,不考慮情感因素,目前的工資又沒有這樣的上漲空間,就可以考慮跳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