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河北獵頭公司的業務單中,最近有幾個職位顯得特別引人注目:一是某大型集團招聘投資副總裁,年薪60-70萬元;二是有4家左右的企業招聘中高級管理人員,年薪均在50萬元上下。在河北這個薪酬水平不算很高的城市,這樣的價碼已經算比較驚人了。據該公司老總郎越時稱,這些出單者清一色全部是民營企業。
而在前程無憂河北區的招聘網站上,11-12月份的招聘高管的崗位數量也比2月份時增長了近兩倍。據前程無憂市場部的同志稱,這些增加的招聘崗位也均是由民營企業提供的。
一位業內人士很肯定地說:“明年,民營經濟肯定會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民企走上求才快速道
“外企是固化的,民企才是最具有活力的?!币晃粯I內人士用一句話概括了幾種不同性質的企業之間的區別。雖然有些偏激,卻不無道理。
國有企業除了要實現利潤外,還承擔著社會福利、平衡就業等多種社會責任。而民企作為一種草根經濟,本身就是市場化帶來的產物。它和外企的本質特征更一致,就是以利潤為導向,因而相對國企更具活力。
說起民企和外企的區別,杭州獵人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郎越時稱,現在再從資金來源上區分民企和外企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對大眾來說,最實際的區分民企、外企的標準往往是管理是否規范、是否發高薪、文化特征是否鮮明。只要一家企業具有鮮明文化、專業管理往往容易被人貼上外企標簽。但事實上,隨著民企發展,不少規模較大的企業也開始具備了這些特征,比如杭州的信雅達。
外企高效、規范、流程化的管理,使得企業如同一條高效生產線,只要指令下達,機器就會自動運作。而民企在規模較小時,因為“船小好掉頭”,常常是幾個人拍拍就決定了發展方向。而如今,與其高速的發展速度、利潤增長不匹配的卻是專業化管理人員隊伍的缺乏。民企需要通過引入職業經理人來帶動企業管理向規范化、專業化的轉型。據郎越時稱,像養生堂、華立、溫州的萬馬集團等一些資產上億的民企目前都在尋找合適的職業經理人。
“螺絲釘”與變革者
吉利控股集團人事行政總監鄭韶輝在來吉利工作之前,曾經在UT斯達康工作。而從這樣一個待遇優渥、管理規范的外資企業進入吉利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民企,鄭韶輝此前在接受采訪時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更有挑戰性了”。
而一位已在外企工作多年的人士是這樣描述工作的:“雖說工作壓力非常大,但實際就是在自己的工作模塊中不斷重復。”企業規范化的管理體系和這種規范化的制度,也使得企業中的個人就如同流水線上的螺絲釘,通過信息管理和崗位設計,強化了個人的可替代性。
此外,很多人覺得外企所從事的工作范圍很小,職責單一,缺乏創造性,但視野廣,積累的經驗可作為日后的“跳板”,因為在外企工作,摸到的只能是天花板,天空還遙不可及。
但民營企業在專業化方面的弱勢卻恰恰提供了職業經理人新的機遇。郎越時稱,外企中的職業經理人一般具有相當高的專業技能,他已經懂得如何幫助企業實現組織結構的架構、流程化的管理。但對他們來說,還需要把這些看到的、學到的東西應用于實踐。民企就提供了最好的試驗田。而這也是民企急需的。因此,民企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條件。同樣的職位,有時民企提供的薪酬會高出正常值50%甚至到100%;而且在民企,一旦實現變革成功,職位升至二把手的可能性也很大。
“水土不服”與“軟著陸”
但郎越時也指出,去民企的職業經理人除了要有優秀的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有很強的變革能力和溝通技巧,要客服因為企業文化的不同帶來的“水土不服”。
在民企推行變革會遇到相當的阻力,因為很多民企最初是靠幾個人共同打拼出來的,企業股權比較分散,不少企業中的創業元老對企業扔具有相當的控制力。而如果要實現管理體制的變革,必然會帶來陣痛,會遭到抵制。這就需要職業經理人有很強的推行變革的決心和能力,能通過積極的溝通獲得企業上下特別是決策者的支持。
但這種變革并不能強力推行。前程無憂市場部經理楊攀稱,去民企工作,首要的就是要尊重企業原有的文化,不要因為個人的不適應,就強力去改變它。對于企業的變革需要有充分的耐心,要把握住時機,恰到好處地去改變。
值得欣慰的是,相對于上世紀90年代外地人才與浙江民企痛苦的磨合與短暫的“蜜月期”來說,如今的民企提高了引進空降兵的消化能力,為人才進駐提供了“軟著陸”環境,還有企業提出要為職業經理人創造一個類似外企的工作“特區”,還通過崗位設計來減少公司內部間的摩擦。
去民企前考慮四大因素
對于職業經理人來說,高薪和高的價值回報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他們需要慎重考慮,自己走出的這一步,是否能夠成功,能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加碼。而這其中,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考慮因素。因為,很多人認為,只有在一個自己比較熟悉或適合的文化環境下,才能夠發揮出才干。
如何考察企業文化,郎越時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渠道了解:首先應聘者應需要和分管領導交流、溝通;除了親自和領導交流外,還要通過熟人打聽公司的情況了解細節;原處在該職位上的人員是因為什么原因離開的;職位本身的工作環境如何。
應聘者如從個人職業發展角度考慮,可以考察一下該企業所在行業的前途;該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力;老總或者頂頭上司的文化價值觀和自己是否吻合;自己在企業中的主要職責;能取得什么物質回報。
如果當招聘、應聘雙方都有比較確定意向、而應聘者仍心存疑慮時,還可以利用年休假去新企業適應一下。如果合適,就可以向原企業提出辭職;如果不合適,還可以重新回到原企業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