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彬當初把創業的切入點放在獵頭領域,起因在于他自己在跳槽的過程中遇到了障礙他在任職數年的寶潔公司遇到了職場瓶頸,試圖尋找新的職業機會。而一些獵頭「無厘頭」式的職位推薦在讓他感到莫名其妙的同時,也讓他看到了市場機遇為什么不創建一個專為中高端人才服務的獵頭網站呢?于是他就從自己的這個「困惑」出發,來到了北京,接下來就是獵聘網這些年風生水起的故事。
人物檔案
戴科彬,廣東人,獵聘網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招聘營銷專家。畢業于中山大學金融專業,后服務于P&關系則指和聯系不頻繁的人的關系。而在馬克格蘭諾維特有關「弱關系的力量」的假設中則提出:正是弱關系促成了不同群體之間的信息流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60%都是通過弱關系完成的,人們獲取信息其實也主要是通過弱關系,獵聘網就是讓你和獵頭、企業的HR產生弱關系,進行持續有效的溝通。對于中高端人才來說,他們并不急于去尋找工作,更多的是在等待合適的機會。其后一旦有合適的機會,獵頭就能夠在第一時間找到他。」
通過弱關系的人脈去獲得更好的持續性的機會這是戴科彬所看重的獵聘網的核心。他把自己視為一個獵頭平臺的搭建者,而并非自己去做獵頭;獵聘網所做的是為個人、獵頭和企業搭建一個良好的互動系統。「中高端的求職者有能力,目標也很明晰,他們可能需要一些企業高端職位。和獵聘的互動,認識獵頭和獵頭交朋友,這都是我們在產品中加入的一些元素。」
「獵頭招聘是人力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工作,不是簡單的信息交流,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會促進其會提升效率,但是若沒有線下和專業的咨詢也很難做得好。」這是戴科彬認為社交網站和手機招聘顛覆不了網絡招聘的原因所在。「比如你要找一個CEO或者CFO,每個人都知道他是誰在哪里,但是和他探討職位和他合不合適,這就是專業顧問做的事情了。」
獵聘網的盈利模式說來也不復雜,「誰有需求收誰錢」。「我們的邏輯很簡單,獵頭有需要就獵頭付費;企業有招聘人的需求,那就收企業的錢;個人用戶一般的基礎功能是不收費的,但如果有更多的服務需求,我們也是要收費的。」 創業是一種癮
「這幾年除了創業,我不知道還干了些啥。」這幾年創業的摸爬滾打,讓戴科彬似乎已經把創業這件事本身當成了自己的愛好,盡管他曾經是個網球好手,但現在幾乎已經沒有時間去練習,「3個月都打不了一次」。
「以前的網絡招聘市場,可以稱得上是三國鼎立,而現在市場有了重大變化,很多家小公司進入,群雄逐鹿,一個新三國正在形成,而我目前的狀態,就像是其中的劉備。」看得出,正如戴科彬所說的那樣,他是一個喜歡讀史書的人。「最喜歡讀的是三國,也喜歡讀楚漢。」他覺得有很多三國的東西都能用在職場,「我喜歡看歷史就是在不斷反省自己,不停地思考現在的市場狀態和團隊結構與哪個歷史鏡頭類似。」
現在獵聘網已經有近600名的員工,與當初創業時相比,這無疑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公司了。中間歷經的風風雨雨,或許只有當事者最為明白,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艱難的時期,員工只剩下了幾個人,戴科彬甚至把自己的車也賣掉,把能找來的錢都弄來維持公司繼續運轉。現在,他終于熬了出來。
「獵聘網走過這么些年,無論是在選擇合作伙伴還是投資者上,我都要看他對我個人是不是真的認可。」在戴科彬看來,中國的商業文化非常特殊,講求的是一脈相傳。「在民營企業里公司的風格其實就是老板的風格,所以選擇合作伙伴時我首先要看的就是彼此的價值觀是否契合。」
戴科彬認可的合作者和投資者是那種不短視的人,「如果一個人都是以短期利益為主的,一定會對決策有負面的影響,所以這就回歸到我所說的彼此價值觀和使命感的認同,只要這兩點彼此認同了,那么所有的困難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戴科彬把自己視為一個獵頭平臺的搭建者,而并非自己去做獵頭,獵聘網所做的是為個人、獵頭和企業搭建一個良好的互動系統。
?